自然     生​态     养​​生​​

​​

常州市金土地农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西夏墅镇浦河村委巢家村66号          

电话:0519-83981615,15380030558,13685233005, 13328187906 

传真:0519-83387066

电邮:13685233005@139.com

薄壳山核桃引种历史
来源: | 作者:nestsun | 发布时间: 2014-03-25 | 4355 次浏览 | 分享到:
        薄壳山核桃在中国的引种始于19世纪末。当时由西方传教士、商人、外交使节等人士从美国带入种子,作为观赏树木种植在港口、码头和教堂周围。20世纪20年代,我国正式从美国引进该树种,但仍以城市绿化为主要目的。解放初期,南京市园林局及中央林业试验所响应国家城市绿化和经济林果相结合的号召,引进薄壳山核桃种子繁殖苗木,定植在南京市内的不少街道,同时也在盐城建湖县、盐都及扬州市郊有少量栽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也开始重视薄壳山核桃的果用价值,曾先后多次从国外引进过一些品种,并在以长江流域为主的10多个省、市进行过试种,主要集中在亚热带东部地区。1965年,法国植物病理学家访华时,赠送的Mahan和Elisbe两个品种的苗木,分别栽植在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后被多处引种栽植。

        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林业系统,开始了自觉引种的高级阶段。1978-1979年,浙江林学院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美国薄壳山核桃试验站,引进11个品种的种子与4个品种的接穗,育苗后定植在该院的果园内,一般认为是我国首批从原产地规模引种。

       1983年,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孙醉君等从美国引进Shoshoni, Kiowa等14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的接穗,并在江苏嫁接成活,定植于所内“新果园”。

       1991-1992年,中国林业科学院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引进Apsche、 Baker等16个品种的穗条,嫁接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的薄壳山核桃资源圃内。

       1993-2001年,陆续从内布拉斯加和密苏里等州引种多批次,共引进北方型品种30多个,小糟皮山核桃品种8个,引进的品种分别嫁接在北京、河南的郑州、洛宁和山西省的晋城等地,同时引进北方型品种的种子10多吨。

       1996-1999年,中南林学院主持了国家“948”项目——“薄壳山核桃新品种及栽培经营技术引进”,从美国东南部、西部和北部引进了主栽品种的种子和穗条,总共引进品种30个,保存了27个,筛选出优良无性系36个,分别嫁接在湖南、江西、浙江和云南等协作点。
       2000年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吴泽民、傅松玲等由美国加州大学引进4个品种的种子,2001年从美国中北部的内布拉斯加州、密苏里州、明尼苏达州、密执安州、堪萨斯州和得克萨斯州又引进23个品种,播种安徽农业大学校办林场试验苗圃,定植于安徽省阜阳、合肥、含山、枞阳、港山、东至、江西泰和县和江苏南京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林业科学院、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亚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浙江省建德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省农业大学薄壳山核桃研究所等单位,已引进、保存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40个左右,具体有:Witte、Colby、Caddo、Elliot、Desirable、Moreland、CapeFear、Choctaw、Oeonee、Forkert、Sumner、Surprize、Melrose、Jackson、Gloria Grande、Mississippilo、Wichita、Owensl Prilop、Chickasaw、Curtis、Cheyenne、Osage、Mohawk、Moralund、Schley、Sioux、Shoshoni、Shawnee、Surprize、Success、 Stuart、Mahan、Western、Tejas、Kiowa、Pawnee等。通过多年的观察与比较,筛选出Mahan、Western、Tejas、Shoshoni、Pawnee等优良品种,可以在江、浙、赣、豫等地区发展推广。其中Mahan、Western、Pawnee已经在浙江省建德市、新昌县、江西省峡江县、江苏省南京市和云南省少数地区得到有关专家和群众的认可,有小面积推广。

       我国引种美国山核桃的历史已有100年期间,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不仅对所引入的苗木、种子进行了生理特性的研究,还进行了实生后代的性状变异研究,并且选育出了一些优良单株。具体有鼓楼、鼓楼1号、陵园l号、钟山和莫愁5品种由浙江农学院选育出,1957年定名;中山25、中山26和中山35 3品种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孙醉君等于1978年选育出;南京1号、南京9号、南京137号、南京138号、南京148号5品种由南京林业大学谈勇等于1979年选育出;黄山l号由安徽黄山林科所选育出;长林13号、金华1号和绍兴1号由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选育;茅山1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在调查江苏境内大量薄壳山核桃实生单株基础上,筛选出的优良单株。

        江苏省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与薄壳山核桃原产地气候、土壤条件相似,立地条件相当,薄壳山核桃可适合作为景观树或行道树和经济果园种植。薄壳山核桃作为优质木本油料和用材树种,在调整林业结构,加快构建现代林业产业体系、生态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综合利用市场前景广阔,有着良好的市场潜力,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全国很多单位、企业、林农种植热情空前高涨。
常州市金土地农牧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从2006年开始引种栽培薄壳山核桃,现已经建立起500余亩的薄壳山核桃基地,栽培波尼、马汉、肖肖尼、威期顿等薄壳山核桃良种,并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投资经营和技术模式,使种植薄壳山核桃的早期产量和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经多年的探索,公司的育苗、栽培等技术已成熟,并与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等机构合作,申请了7项国家专利。省林科院院长陈庆生评价何雅萍说:“基本掌握了种植的9大关键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公司种植已初具规模,形成8大功能区,即良种苗木繁育区、矮化栽培示范区、林禽复合模式示范区、高杆栽培示范区、符合栽培示范区、品种资源收集区、良种采穗圃和林果两用示范区,实行林下种植养殖相结合的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堪称国内面积最大的早产园艺化栽培示范基地,并形成一条完整的薄壳山核桃种植的产业链,并发动当地农民在家前、屋后、四旁等自愿种植薄壳山核桃树,在条件成熟后伺机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以组建薄壳山核桃食品生产产业链,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带动当地农民致富,将常州打造成为“全国碧根果之乡”。这将成为我市一张靓丽的新名片,对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市农业经济结构结构调整,以及建立新型绿色食品产业壮大我市经济实力,建设美丽常州,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