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大量种植、繁殖,英国认为它“值得关注”,我国的有识之士的眼睛,也一直盯着上帝专门赐予美国和墨西哥人的这棵树。
最早将碧根果带入中国的,不是植物学家,而是手持十字架,肩负“上帝使命”的传教士们。1900年美国传教士从美国带来少量碧根果种子,在江阴试种;1901年美国其他来华传教士带来了碧根果苗种在安徽舒城县基督教教堂。
传教士(网络图片)
之后,植物学家等专业人员出场了:
1907年美国植物学家威尔逊带了少量碧根果苗在南京的地方庭院种植。
1916年南京金陵大学从美国佐治亚州引种一批碧根果种子,在校内育苗,并种植在校内,至今还保留有当年栽植的碧根果大树。1928年该校又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引进一批碧根果种子,育苗后在南京栽植。
1946年我国植物学家傅焕光先生去美国考察,在参观时悄悄地用空心拐杖收集碧根果种子,带回了大批良种,育苗后首先在南京石象路栽了一些,然后在位于苜蓿园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一片。大概过了三四年,又将这些树苗全部移栽到中山陵与雨花台。
植物学家傅焕光先生
解放初期,南京市园林局及中央林业试验所响应国家城市绿化和经济林果相结合的号召,引进薄壳山核桃种子繁殖苗木,定植在南京市内的不少街道,同时也在盐城建湖县、盐都及扬州市郊有少量栽植。
与此同时,我国开始重视薄壳山核桃的果用价值,先后多次从国外引进一些品种,并在以长江流域为主的10多个省、市进行过试种,主要集中在亚热带东部地区。
1965年,法国植物病理学家访华时,赠送的Mahan和Elisbe两个品种的苗木,分别栽植在广东、福建和浙江等地,后被多处引种栽植。
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林业系统,开始了自觉引种的高级阶段。1978-1979年,浙江林学院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美国薄壳山核桃试验站,引进11个品种的种子与4个品种的接穗,育苗后定植在该院的果园内,一般认为是我国首批从原产地规模引种。
1983年,江苏省植物研究所孙醉君等从美国引进Shoshoni, Kiowa等14个薄壳山核桃优良品种的接穗,并在江苏嫁接成活,定植于所内“新果园”。
1991-1992年,中国林业科学院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引进Apsche、 Baker等16个品种的穗条,嫁接在浙江余杭长乐林场的薄壳山核桃资源圃内。
1993-2001年,又陆续从内布拉斯加和密苏里等州引种多批次,共引进北方型品种30多个,小糟皮山核桃品种8个,引进的品种分别嫁接在北京、河南的郑州、洛宁和山西省的晋城等地,同时引进北方型品种的种子10多吨。
1996-1999年,中南林学院主持了国家“948”项目——“薄壳山核桃新品种及栽培经营技术引进”。
2000年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吴泽民、傅松玲等由美国加州大学引进4个品种的种子,2001年从美国中北部的内布拉斯加州、密苏里州、明尼苏达州、密执安州、堪萨斯州和得克萨斯州又引进23个品种,播种安徽农业大学校办林场试验苗圃,定植于安徽省阜阳、合肥、含山、枞阳、港山、东至、江西泰和县和江苏南京等地。
美国山核桃本土化探索的脚步,从来就没有停歇。
雨花台的薄壳山核桃树
钟山风景区的薄壳山核桃树
仪征的薄壳山核桃树
中国林科院林研所专家董凤祥、王贵禧的研究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