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江苏省委宣传部在镇江市句容市召开了糜林同志先进事迹调研座谈会,我公司派人员代表总经理何雅萍参加会议并发言。糜林是镇江市农科院研究员,长期关注、指导我公司的薄壳山核桃种植及科研,于今年年初突然去世。以下为何雅萍的发言稿:
我叫何雅萍,来自于位于常州的江苏碧耕源家庭农场。2005年初,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专家送给我3000株薄壳山核桃树苗,从此我开始从事薄壳山核桃的本土化栽培技术的探索。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是乡镇农技站的农技员,“时代楷模”赵亚夫赵老是我当年的老师,我向他汇报说我开始种植薄壳山核桃了,已经退休的赵老就关照糜林老师,要多多关心我的薄壳山核桃栽培试验。赵老的一句话,让糜林老师跟我们公司、跟我们公司的几百亩薄壳山核桃树,结下了14年的缘分。所以,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糜林老师就像一棵薄壳山核桃树。
薄壳山核桃原产于美国、墨西哥,我国引进后,一直存在结果晚、难结果、产量低的问题,所以,如何让薄壳山核桃早实丰产,一直是我们公司的头等大事,在这方面,我们得到了糜林老师长达14年的支持和指导。
糜林老师是剪枝方面的专家。十多年前,他为我们种植园的一棵薄壳山核桃树进行示范性剪枝,根据他的专业知识,他把我们这棵树剪得光秃秃的,当时我在旁边看了,心里直犯嘀咕,心想一棵树怎么能剪成这样呢?但他是专家,我不便说什么;谨慎起见,我只是安排我们种植园百分之五十的树苗按照糜林老师的标准进行剪枝,剩下的百分之五十,还是按照传统的剪枝方式进行。没想到几年以后,他当初亲自剪枝的薄壳山核桃树,成了我们种植园长势最好、结果最多的一棵,被大家称作是“树王”,从此以后,我们所有的树苗,都按照糜林老师的剪枝方式进行剪枝。
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我跟糜林老师一起研究,在中外薄壳山核桃栽培行业首次提出了“薄壳山核桃园艺化栽培”这一概念,并一起进行了长达14年的实践,通过对薄壳山核桃树苗的嫁接、多次修剪等系列化手段,使薄壳山核桃矮化,早实丰产。如今,我们公司的薄壳山核桃早已达到4年见果、5年量产的目标,我们公司在薄壳山核桃行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我本人因此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被国家林草局聘为“全国林草乡土专家”,成为常州市三八红旗手。
糜林老师除了亲自给我们的薄壳山核桃剪枝,还多次为我们公司讲课培训人员。我们公司客户很多,遍布全国12各个省市,种植户们渴求技术,为此,我们公司不断组织薄壳山核桃技术培训,糜林老师成了我们培训班雷打不动的培训师,他还在我们的要求下,到我们远在江西、安徽的合作基地对农民进行培训,将薄壳山核桃剪枝技术传遍了大江南北。
为农民服务,糜林老师不仅技术精湛,态度也让人感动。多少年来,只要我们公司有要求,他随叫随到,随身带着一把剪刀、一把锯子和一双高帮套鞋。他讲课声音铿锵有力,从会议室讲到田头,每次讲完,都要站到一个角落,抽根烟,休息休息。就在他去世的30天前,他还在我们种植园为来自安徽和盱眙等地的农民讲课。当时我们种植园烟雨蒙蒙,糜林老师将路边的一棵薄壳山核桃树作为教材,一棵枝丫一棵枝丫地为大家分析,应该剪去什么样的枝丫,为何要将这些枝丫剪掉,如何剪枝才能保证重点枝丫的生长,怎样剪枝才能让阳光透射进来,让每一根树枝都能享受丰足的光照,从而保证薄壳山核桃树的早实丰产。在为我们服务的过程中,他从来不主动提报酬。他年纪比我小好几岁,江西来回的路上,抢着开车。他的一颗助农、惠农的心,让我们感动。
如今,糜林老师突然离开了我们,每当我站在公司种植园的那棵薄壳山核桃树王下面,我就特别怀念他。薄壳山核桃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干果树种之一,种仁含油量达70%以上。果实大,壳薄,出仁率高,风味佳,树形高大,材质坚韧,为优良的军工用材,树龄达400-500年,盛果期长达100-200年,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珍贵树种;我想,糜林老师就像是一棵薄壳山核桃树,他用57年的生命,为我们的薄壳山核桃行业留下了宝贵的知识财富,他的这些知识财富,会像薄壳山核桃树一样,在我们中华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不断繁衍,造福中华民族的子孙。如果说薄壳山核桃树的树龄有400-500年,糜林老师的生命,将大大超过薄壳山核桃树的树龄,可以这么说,薄壳山核桃种族的生命有多长,糜林老师的生命就有多长。而且,随着我们公司在安徽以及陕西安康等地扶贫项目的开展,糜林老师的技术还传递到了贫困地区(包括国家级贫困地区),糜林老师的技术,就像薄壳山核桃树,庇荫者我们贫困土地上的农民,帮他们脱贫致富。
感谢糜林老师不忘农民、为农民服务的初心,感谢糜林老师对农民作出的贡献,感谢糜林老师与我们公司15年的陪伴;我将不忘糜林老师的心愿,将他一心为农民的初心,播种到祖国肥沃的土地,播种到祖国的荒山野林,通过薄壳山核桃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